|
市中医院实现喜人一跃:
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花落温岭
记者 王军波
在创建53年后的开春,温岭市中医院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刻。2月14日,省卫生厅正式下文,同意设置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它也是迄今温岭首家台州市级医疗机构。
“向中等城市跨越中的温岭市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医疗分布格局。目前,椒江、黄岩、路桥、临海、天台都有了台州市级医院,而作为台州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的温岭没有却没有一家市级医院,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市中医院院长陈福春说, “这个空白的填补,不仅对中医院招才引资、扩大知名度、增强技术实力有着特殊意义,而且也将推动整个医疗温岭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台州市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
这份报告是在2005年7月首次向上级部门提出的,并很快得到了台州市人大、政府和政协的支持。2006年1月,台州市卫生局下达一号文件,确认温岭中医院在全台州“中医业务走在前列,西医处于领先地位”,并将申请上报省卫生厅。
这也是继市中医院1996年评上二级乙等医院、2004年评上二级甲等医院后的又一喜人一跃。2005年,温岭市中医院综合实力连续第六年遥居台州各中医院首位,业务总量首次过亿,达了11280万元,门诊人次近40万,住院人次超过一万。相比之下,1983年、1993年和2003年的业务总量分别为30万元、514万元和6388万元,20年间中医院保持了快速发展。
这张金字招牌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从业务总量来看,目前,温岭中医院在全省县市级中医院中名列三甲,在全省93家中医院中排名第九。在综合实力方面,市中医院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两个(中西医结合胸外科、中医针灸推拿科)和台州市中医重点专科一个(台州市中风病治疗中心)。西医水平更居全台州市中医院前列,开展胸外科、肿瘤科、骨伤科、妇科、泌尿外科、微创、肛肠科等高难度手术。科研项目中被省市级立项25项。2005年,以市中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课题《肺癌癌变过程中基因突变与表达研究》喜获温岭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台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也是我市医疗卫生系统目前获得的最高奖项。
“继去年市建设规划局批文同意新院区选址151亩土地后,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称号的落户也打开中医院发展的新篇章。”陈福春表示,在这一全新平台上,2006年温岭市中医院将秉承紧紧围绕“控制总量、降低费用、平价医疗、优化服务”这一思路,全力打造老百姓满意的公立医院。而此前颇受好评的人性化服务的内涵也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继续推行“全程式无缝隙”服务。包括在各病区推出并完善晨间问候、息灯前关怀、入院温馨提示,出院护士送到电梯口、救护车免费送回家等制度。在门诊大厅服务台设立了血压检测台,为35岁以上的就诊患者免费测量血压;为50岁以上男性免费前列腺疾病普查等等;并在合适的时机推出低消费病区。
学科建设方面,2006年,温岭市中医院将进一步加强泌尿科、肛肠科、针推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胸外科、急诊科等重点学科的建设。以重点专科和名牌效应,推动医院的发展。加强对神经内科(中风病)的建设,开展中风病专病门诊。加大体检中心的建设,开展中医体检业务;进一步拓展皮肤科市场。通过聘请客座专家定期坐诊的办法,开展脱发等专病门诊,拓展医学美容业务。继续加强中医膏方市场的开发;组建医院腹腔镜诊疗小组,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以更加精湛的技术服务温岭百姓。
新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面临着众多挑战:民营医院风起云涌,医疗市场竞争白热化;药品市场的全面开放,医院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健康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医院的扩张与提升,患者就医流向出现不可逆转趋势;入世后合资医疗机构不断登陆,以绝对的竞争优势夹击市场……“必须以加倍的努力擦亮这个来之不易的称号。”陈福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