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第一人民医院10月11日开始搬迁以来,我院迎来了门急诊病人就诊和住院高峰。急诊科、门诊各科室、住院部等科室医护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全员奋战病人急诊就诊高峰。

“最忙的时候,留观室床位、抢救室床位全部爆满,能用的抢救设备全用上了,很多院前处置措施都是在过道里完成。”据急诊科孙玲利副护士长介绍,自10月21日起,来院急诊人次大幅增多,外加每日接收“120”救护车送入外院急救病人5-7例,急诊抢救室每日接收病人30余人次,忙碌时5个病人同时在抢救室抢救。至10月25日上午,内外科急诊达27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20余人次,收住入院120余人。
目前急诊科医护人员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提前到岗,放弃午休,延迟下班”成为工作常态,带病坚持上班司空见惯。急诊内外科日班、前半夜各安排两位医生值班。除夜班外,急诊护士中午连班、晚上加班,随时保证抢救室有5-6位护士待岗抢救,有3位孕期护士,主动要求加班,科室护士长每日工作至少14个小时,中午、夜晚都在加班。急诊院前医生、护士每日出车20多趟,不出车时都在抢救室帮助处置病人。
急诊手术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随着DSA设备的投入,急诊介入手术量逐渐增加。这期间,介入科、血管外科、心内科、脑外科、妇产科、外科、手术室、麻醉科等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完成急诊心梗介入手术3例,急诊肺栓塞介入手术1例,急诊创伤脾、肝包膜出血介入手术3例,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2例,宫外孕大出血急诊手术3例,危重症送入ICU 10余人次。
面对急诊高峰期,医院多途径、多举措积极应对,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全面备战:一是制定市第一人民医院搬迁期间各项应急预案,搬迁、停诊期间适当增设各门诊科室普通门诊和急诊力量,要求医护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加班;二是加快急诊病人分流,医务科多次协调,各病区加快病人周转,减少择期手术病人入住,有效分流收住急诊病人;三是强调医疗安全,严格按照规范做好各项救治和诊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