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我们一起走过
编者按:当 “十五”渐行渐远,“十一五”正迎面走来的时候,我们回首 “十五”,放眼“十一五”,是为了正确认识医院良好的发展态势,振奋精神,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开创医院的美好明天。
当我们翻开中医院“十五”画册,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便展现眼前:2001年,医院门诊人次232036人次,而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77167,是十五初期的163%;出院人次从2002年的4876人到2005年的9083人,增长1.86倍;手术例数从2001年的2134例到2005年的3856例,5年间增长了1.8倍;医院固定资产也从2001年的4953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9277万元,增长了87%;医院职工人数五年间从294人增加到381人,保持了平稳增长;医院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4526万元增长到11128万元,增长146%。
在这些掷地有声的数字背后,见证了全院职工努力奋斗的艰难历
程,凝聚着全院职工的艰辛和汗水、智慧与力量。
2001年
3月15日,启用全省中医院系统“医疗急救”专用电话“96120”。
4月,陶鸿潮院长参加全省中医医院院长会议。从会议获悉, 2000年我院业务收入继1999年之后再次名列全省同级中医院第三位。
6月2~3日,台州市中医学会年会暨“中风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我院举行。
11月1日,多功能医技楼破土动工。2003年5月20日建成。
12月3日,检验科荣获2001年度省医学检验免疫、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临检四项室间质评优秀。
12月,台州市副市长王中苏等来院视察。
我院获得2001年度省卫生先进单位、台州市级文明单位、温岭市护理示范岗以及市卫生系统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2002年
1月1日,陈福春、陆维宏、陈亨平、李正祥四位同志经台州市医学重点学科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并由台州市卫生局、人事局、科技局审核,分别被授予“台州市医学肠外与肠内营养、中医、中医内科、针推科专业后备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4月18日,省中医院药学会中医理论研究新进展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4月28日,投资51万元人民币购置台州市第一台英国产康佳乐离子体双极内窥镜并在首次成功地为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除手术。
5月28日,陈亨平被省卫生厅授予“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称号。
6月14~15日,台州市“放心药房”验收组来院检查验收,中西药房通过“放心药房”验收。
7月4日,向革命老区、残疾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送医疗保健优惠卡万余张。
8月,“2002年全省中医医院院长论坛”在舟山举行,陶鸿潮院长参加会议获悉,我院业务收入自1999年来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同级中医院第三名。
8月13日,肛肠科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PPH吻合器施行痔上粘膜切除术(称PPH手术),在我市首获成功。
9月7日,拟购置的西门子螺旋CT在省机电设备招标局成功招标,招标价为55万美元。
11月23日,由省医学会、省抗癌协会主办,我院承办的“浙江省甲状腺、乳腺肿瘤学术研讨会”在温岭宾馆召开。
11月25日,市委、市政府任命陈福春同志为市中医院院长,李正祥为副院长。
12月26日,召开职工大会,陈福春院长作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为全面加快发展中医院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2003年
1月24日,召开“医院可持续发展各界人士座谈会”,市有关领导、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约80名参加了会议。
2月17日晚,在市东辉广场成功举办了“百名白衣天使闹元宵”文艺演出。140名职工参加演出。《浙江日报》等媒体相继给予报道。
3月,实行个性化、人性化全新服务。推行“出院病人免费送到家”等服务项目。
3月10日,投资569.25万元购置的德国西门子四排螺旋CT在刚刚落成的医技楼试机。
3月12日~13日,在坞根镇开展了“中医下社区,健康进万家”活动,为当地群众义诊。13日晚, 100多位职工在坞根镇大会堂举行了大型文艺晚会,省中医药管理局、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出席晚会。
3月27日,在《健康报》上刊登招聘高级人才广告。全国各地150名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人才来信应聘。
4月1日,肠道门诊开诊;将原七病区(肝病)整合为中西医结合内二病区。
4月17日晚,召开全院职工大会,陈福春院长传达了市卫生局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文件精神。4月25日,成为防治“非典”哨点医院,当晚派出8位医护人员奔赴横山民兵训练基地,为返乡人员进行体检。4月30日,在3个小时内突击建立发热隔离留置病房40间。5月9日,省防治SARS检查监督组叶真副厅长来院检查,对我院防治“非典”工作表示满意。7月1日,我院被市委评为抗击非典 “十佳党组织”称号。
7月,人性化服务经验先后被《温岭日报》、《台州日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温岭电视台专题播放。
8月22日,与市残联联合成立 “温岭市残疾人医疗康复中心”,正式挂牌并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
8月26日,陈福春院长参加“2003年全省中医医院院长工作交流会”,陈院长的《人性化服务——基层中医院实现发展的紧迫课题》一文在会上交流。
8月底,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优质医疗,优质服务”为主题的“双优”百日竞赛活动,并推出人性化服务举措:推出便民流动车服务;输液厅设置便民药品存放柜;检验科、胃镜室对空腹检查者免费提供豆浆。
9月,先后与上海胸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确定择期挂牌“上海市胸科医院温岭联合医院”和“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温岭联合医院”。
9月27日,在杭州省投标局参加放射科CR招标工作,这是我市第一台高档放射设备。
9月28日,核医学门诊经省环保局召开环保评审会议通过,这是我市第一家131I同位素门诊。
10月底,50周年院庆筹备工作启动。工作由筹备领导小组安排,下设政工宣传组、后勤保障组、接待联络组、文史资料汇编组。
11月3日, ICU六张监护病床正式启用。
11月21日,市城建局规划办批准我院在城东街道办事处规划用地151.5亩,用于异地新迁。
2004年
1月9日,泌尿外科首例膀胱再造手术获得成功。
核医学门诊开始试运行。应用核素131碘一次性治疗技术诊治各种甲状腺疾病。该学科的建立填补了温岭市医学领域的一次空白。
4月25日,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在七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全院75名代表和24名列席代表参加了大会。
4月25日,召开中医院可持续发展各界人士座谈会。
5月6日,妇科病区正式启用。
6月9日,泌尿外科成功开展首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6月初,骨科开展首例颈椎病手术获得成功。
6月28日,陈福春院长参加全省中医院院长会议,我院题为《基层医院医疗营销的实践与探索》的论文在大会上交流。
科研立项申报有8项课题审批通过,当年在市卫生系统立项最多,科研经费拨款16万元人民币。
7月29日,在七楼多功能厅召开“争创二级甲等医院”动员大会,全院400余名职工参加,陈福春院长作动员讲话。
8月18日,与台州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七楼多功能厅举行。启动了口腔、眼、耳鼻咽喉三个学科的医疗技术合作项目。
8月12日,强台风“云娜”袭击我市,广大职工以身作则,坚守岗位,先后接诊86人,出车38次,住院28位。
9月,购置两台金宝血透机,开展血液透析新项目。
11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报、省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来院指导工作。
11月5日~7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2004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在我院召开,全省80余名中医推拿委员、会员参加。
11月18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上挂下联 以人为本 温岭中医院实现快速发展主打两张牌》,介绍我院发展经验。
11月24-25日,省中医等级评审专家组一行14人在省中医药管理局陈学奇主任的带领下,根据《浙江省中医等级评审标准》对我院创建二甲工作进行全面评审。
2005年
2月3日,泌尿科成功为一例肾结石患者实施台州市首例经皮肾镜U100碎石手术。
3月5日上午,全市卫生系统“弘扬白求恩精神,做人民满意医生”启动仪式在门诊楼前举行。市委有关领导和全市各大医院卫生单位的党员、医务人员参加了仪式。大外科林加宝主任代表医院宣读倡议书。
3月14日 ,在温岭饭店1号会议厅召开开春第一会——“全员职业责任”教育动员大会,全院400余位干部职工参加。
3月27日,一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在市工商银行11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共有正式、列席、特邀代表98人参加。
4月1日上午,市政协文艺新闻体育界委员来院专题调研,推介了我院人性化服务的一系列举措。
4月1日,健康体检中心成立,十多个临床科室进驻,为单位、团体和社会零散客户提供最便捷、优质的一站式体检服务。
6月25日,由陈福春院长、李正祥副院长带队,医院13名优秀职工远赴日本进行考察学习。
7月,台州医院.温岭市中医院口、眼、耳鼻咽喉联合中心开诊。
9月,前列腺疾康复病友联谊会举行,这是我院首次召开的单病种病人联谊会。
9月,创建省中医学院教学医院工作通过了省中医学院专家评审。
10月,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消化道常见疾病的研究及最新治疗进展》学习班在我院举行。
10月底,医院推出冬令进补定制膏方服务。
11月,台州市政协考察团来我院就“关爱城市弱势群体”工作进行视察调研,并肯定了我院的人性化服务。
12月,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课题《肺癌癌变过程中基因突变与表达研究》获2005年度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台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温岭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12月,医院业务迅速发展,全年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我们满怀信心,因为我们心怀梦想;我们满怀期待,因为我们相信未来。当 “十五”带着辉煌与成就融入中医院历史的长河,“十一五”带着希望和梦想向我们走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我们的医院未来更加美好,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使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快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