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事迹
作者: 来源: 时间:2006年08月18日 浏览量:0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事迹
李小伟:爱心在基层闪光
温岭市中医院 伍志刚 胡纷纷
2006年4月初,刚从浙一医院普外科、胸外科进修一年归来的温岭市普外科主治医师李小伟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作为医院首批下乡援助医务人员参加台州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支援温岭市坞根镇卫生院,援期4个月。
消息传开后,很多熟悉他的同事和朋友都表示不解:刚从省城医院进修回来,正好可以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大干一场,怎么这么傻跑到乡下去吃苦,况且坞根镇山高路远,交通、生活都有诸多不便,是全市出了名的穷山沟。跟中医院舒适的工作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家里人也不理解他,孩子尚未满月,作为父亲的他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一个星期。面对同事的疑惑和家人的不理解,李小伟只是笑了笑,“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生我养我的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没有太多的解释,他毅然来到了坞根镇卫生院。把给儿子的爱、给家人的爱一心倾注到坞根镇贫困患者的身上。
但眼前的情景还是让满怀雄心壮志的他有些措手不及:由于政府准备在原卫生院院址筹建敬老院,新的镇卫生院还在审批规划中,几间十来个平方的小房间既是医生门诊又是医生办公室,卫生院里唯一的外科医生走了,又没有手术室,仅有的一间换药室又小条件又差,脏纱布、注射器等医疗废品扔得满地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我也想打退堂鼓回医院算了,但是第二天,卫生院里患者突然多了起来。”附近的村民听说卫生院里来了市里的外科医生后纷纷来到卫生院,李小伟的门诊室里挤满了十里八乡的村民。
“外科门诊是开张了,我一天接诊的病人比在中医院的还多,可是很多农村患者的病情靠吃药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做些小手术”,李小伟亲眼看到患者的肿块一天天增大,病情一天天恶化,“我很痛心啊,因为他们没有钱去大一点的医院治疗”。对患者的责任感迫使他想尽办法为患者做点什么。他决心排除困难,创造条件做些小手术。于是,他用高压锅消毒手术器械,把检查床稍改装后作为手术床,把换药室安装些消毒灭菌设备当作简易手术室,免费为患者开展各种局麻下的小手术,如皮脂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的切除,腱鞘囊肿引流等各种体表囊肿小手术,4个月时间里,他做了106例小手术。有些实在没条件进行手术的患者,他就利用休息时间驱车30里把患者送到市中医院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又把他送回家,并经常上门随访。
坞根镇沙山白壁村50多岁妇女的林宗花在给市卫生局潘立平局长的信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她陪着父亲到李小伟医生那看病时,李小伟看到她脚背肿胀,就警觉地询问了她的病情,得知她一周前脚被船上的钢索打伤过(由于家里贫困,脚上除了十分肿胀外也没什么不舒服,林女士当时也没在意),李小伟主动提出为她检查一下,后在肿胀的脚背抽出了60ml暗红色血性液体,包扎后,第二天复查时,她的脚背又肿了起来,这次又抽出了50ml新鲜血液,“你的脚肯定还在出血,必须做个手术把血止住。”李小伟果断地对她说。听说这么严重,林女士赶忙到市内一家医院咨询,得知要住院和1000多块钱手术费,贫困的她无可奈何地回家了。几天后,听说林女士没有手术,李小伟医生主动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把他带到市中医院门诊手术室做了手术,手术只花了120元钱!术中发现林女士的脚背小动脉已经断裂,抽完积血后压力一低了就不停地往外冒血。
在援助坞根卫生院的4个月时间里,时刻感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缺医少药、生活贫困的境遇,李小伟医生除了开展一些小手术外,还积极地参加农民健康体检工程,深入到当地进村入户为农民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和收集编写的常见病防治资料发放到患者手中,叮嘱他们有困难就找自己。这期间他还细心地统计了各村的重患者情况,除了自己几元、几十块钱地掏点钱为他们免费买药外,还积极和市中医院领导联系,得到市中医院陈福春院长、罗克勤书记的首肯后,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市中医院派出30多位专家到坞根镇开展了两次送医送药义诊活动,为当地群众赠送了价值5000多元的常用药品,受惠群众多达1000余人。
2006年7月25日《温岭日报》刊登了一封感谢信,市中医院的领导和职工才知道李小伟的感人事迹。这就是李小伟,一名把病人当亲人,无私的爱在基层卫生院闪光的年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