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68期院报内容(二版)

作者:   来源:    时间:2007年07月10日   浏览量:0

   市中医院与市第三人民医院合并及组建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可行性研究报告(节选)
      两院合并的基础背景分析
      温岭市中医院、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两院从体制上同为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医院,隶属于温岭市卫生局领导。
      1. 温岭市中医院位于温岭市太平街道,创建于1953年,医院占地面积14亩,建筑面积1.9万m2,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正式职工415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占33.69%,本科以上学历(包括硕士)143人,核定床位450张,开设病区12个,设置专业学科30个,医技科室18个,其中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24台(件),拥有固定资产10735万元。2006年医院门诊人次42.5万,住院人次1万,业务收入12381万元,结余1097万元。医疗服务以本市为主覆盖周边县市地区,多项指标进入浙江省中医系统十强,台州中医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中风病被列为台州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胸外专科被列为省级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颈椎病推拿专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近几年与上海、浙江、台州的大医院多学科组成联合体。但医院的快速发展与目前受环境空间制约,矛盾十分突出,医院发展尽管借天掘地扩边,也难以实现理想的规模和目标。
      2.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位于温岭市泽国镇,创建于1950年,1986年升格为县(市)级医院,1993年更名为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以泌尿、创伤外科为特色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17亩,建筑面积2.19万m2,现有正式职工325人,中高级职称人数占39.2%,其中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0多人,核定床位260张,开设病区11个,设置专业学科28个,医技科室16个,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54台(件),拥有固定资产7243万元。 2006年门诊人次25.6万,业务收入7031万元。医疗服务对象以30万人口的泽国为主,辐射大溪、城北,及邻县市区如峰江、金清等地,其泌尿外科在台州地区创建最早,并有雄厚的实力。
      3.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于2006年经温岭市发改委批准(附: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温发改[2006]82号),并列入市重点工程,一期征用土地67亩(温岭市国土局[2007]温土证字第64号),建筑面积34000m2,投资8800万元,2006年下半年完成土地报批及指标任务,2006年12月已完成土地征用,建筑方案选定。目前正处于建筑设计阶段。
      4.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06年2月经省卫生厅批准落户温岭市,由市中医院筹建,但由于征用土地至今无法落实解决,虽经规模选址,但目前仍是农保红线区,预计近三五年内无法解冻,筹建资金也存在一定难度,筹建工作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5.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选址温岭市泽国镇,得到了泽国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对今后的选址,土地征用及基础设施等顺利落实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两院合并的现实意义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1.打破区块分割,实现强强联合
      温岭市中医院是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服务对象涵盖全市及周边地区,中医专科特色浓厚,技术团队力量强大,中西医专科、专病和西医外科等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地处104国道线,是路泽大一级公路的交通枢纽,每年因交通事故的急诊病例约占全院急诊人次的35%,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院在泌尿、急救、创伤等有较高的技术品牌效应。长期以来,受城乡、区块医疗资源各自为阵的传统发展理念影响,我市普遍存在着医疗布局不合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及医疗设施共享面窄、利用率低等现象,造成医疗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两院实行联合办院,整合土地资源,打破区块分割现状,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从而形成合理、有序、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有利于推进医疗资源区域间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本着统筹、宏观的发展战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建设交通、信息网络体系,在新院内建成“医院公寓”,方便职工工作;在新老院之间配备接送公交班车,真正达到打破区块分割、缩短区域距离的目的。
      两院的合并不但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是推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建设现代化医院、实施卫生强市目标最为有利的契机和多快好省的捷径。同时也有利改变城区卫生资源过度集中,重新合理布局,提升作为市域三角地带泽国小城市建设的品位,是一项快速推进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建设地块靠近台州中心城市,也符合台州市卫生发展总体策略。充分发挥两院的专长和特色优势,取长补短,利用温岭市中医院浓郁的中医文化内涵气息和中医特色专科,做大做强中医特色品牌,利用市三院这一特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相关学科,将两者优势和特色有机结合。从而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台州市级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造福于广大群众。
      2.整合医疗资源,降低投资风险
      近几年来,本市大医院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纷纷提出超前的发展蓝图,出现圈地新(扩)建。这一问题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他们积极呼吁卫生系统要实行资源整合重组,减少浪费。市三院和市中医院原先均有规划要进行异地新建,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对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将两家医院合并成一家,既节约了医疗设备等资源的投入,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我市目前土地资源极为紧张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符合当前土地使用政策和形势。而将两院进行合并,实施低成本资源重组,不仅盘活了存量的卫生资源,同时根据两所医院目前的财务状况和资源条件,有望减轻出现负债经营现象,也有利于政府财政在卫生建设时按二合一的重点投入,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3.推动中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落户在温岭,这是卫生系统的大事,也是为温岭人民办的好事。由于土地政策及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市中医院在城东街道下蒋村150亩的选址规划,目前仍是农保红线区,涉及二条公路、四家工厂、200户民房,迁建工作十分艰难,故一直未能实质性进展,估计在未来的三五年内,这一问题的解决同样也存在较大的困难。现在采用两院合并的形式组建中西医结合医院,并选址在市三院已批待建的新院址上,建院用地问题迎刃而解,使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快速上马,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所现代化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省内一流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有望在较短时期内挤身全省中医三强,提升我市医疗事业在台州地区医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
      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选址方案及医疗资源分析
      筹建中的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选址在温岭市泽国镇泽国大道南、商城路西交界处(原市三院迁建已批规划用地),是泽国镇新区规划的重点黄金地段,万昌路连通后与温岭市城区仅15分钟车程,地域位置位于台州市南片,贴近路桥区。泽国镇作为温岭市“一个中心,五大区块”格局中的西北区块中心,是温岭市北片的商贸、工业和人口重镇,现有常住人口15万,外来人员17万,同时还辐射周边地区十几万人口。2006年泽国镇GDP为180亿人民币,群众人民生活富裕,所在地区医疗单位市三院仅有床位235张,人均床位仅0.8张,不仅低于全市平均2.41张,而且低于全省平均2.6张。显然医疗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相称。据项目单位推测,2004年温岭市有31.8万人次外出就医,仅泽国镇就有5.4万人次,接近全市的20%。同时,从全地区医疗机构布局来看,中医药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尚无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及和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工作任重道远。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选址温岭市泽国镇,医疗服务范围主要立足本地,辐射全市,涵盖台州东南片,服务人口约300万,不仅更好解决泽国当地群众就医住院问题,还极大提升泽国地区城市品位。从台州市级医院的区域建制分布来看:临海台州医院、天台台州第二医院、黄岩台州第一医院、椒江台州市立医院、台州中心医院、台州市中医院、路桥台州医院院区,温岭是个人口大市、经济强市,温岭设置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趋合理。
      结论
      温岭市中医院和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两院合并,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给公立医疗机构带来新的活力,也给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探索了新的模式,符合当前中央卫生改革政策的精神,也符合国家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策略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建设卫生强省(市)要求,同时符合我市建设中等城市、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总体目标,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起到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投资风险和重复投资,用最短的时间建成一所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院具有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温岭市中医院和温岭市第三人民医院两院合并是合理的、可行的;选址泽国镇新建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合适的,也是可行的。
二00七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