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公里的爱
作者: 来源: 时间:2007年08月13日 浏览量:0
23万公里的爱
——浙江温岭市中医院“出院病人免费送回家”纪实
本报通讯员 伍志刚 胡纷纷
送病人回家:四年走了九个“长征”
5辆救护车, 235835公里路程, 13939人次出院病人,浙江温岭市中医院从2003年3月份推出“出院病人免费送回家”的举措以来,四年的时间行车里程超过了9个“二万五千里长征”,足迹遍及浙江温岭16个镇、街道和杭州、宁波、临海、路桥、乐清、玉环等地。
2003年3月份,针对出院病人回家时陪护亲属多、生活用品多、乘车难转车难等情况,浙江温岭市中医院在全市率先推出了这项新举措,承诺所有的出院病人,“护士送到电梯口,救护车免费送到家门口”。为此,医院投入经费350余万元,专门配备了四辆救护车和一辆小型面包车,还聘请了4位专职驾驶员一路护送。
为确保这项举措落实到实处,医院统一印制出院病人反馈卡,病人安全到家后,在卡上填写反馈意见、联系方式并签名,由驾驶员带回医院备档。2006年,免费送出院病人3657人次,2007年上半年免费出车81693公里,送出病人2282人次。经问卷调查,患者对医院门诊的满意度达94.2%,对病区的满意度达96.8%。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温情举措使得医院形象进一步提升。2007年上半年,医院实现门诊22.4万人次、出院5243人次、手术例数2511例,分别是2003年同期的2.6倍、2.5倍、2.7倍。人性化服务举措和经验被台州、温岭两市政协组团专题调研予以推介,医院连续5年被评为台州市级文明单位。
陪送车, 救命车
8月2日中午,太阳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市区的温度达到了40摄氏度,街上行人稀少。记者在浙江温岭市中医院住院部碰到了康复出院的陈大爷,70岁的陈大爷因患心脏病在医院住了10天院,做完治疗后,主班医生和护士护送着陈大爷在电梯口和他告别,走出门诊大楼,一辆救护车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驾驶员忙着帮他把行李往车上搬,免费送他出院。陈大爷高兴地说,刚出院身子骨比较虚弱,可经不起这么毒辣的太阳暴晒,而到箬横东浦得转好几次车,拎着大包小包太不方便了,医院能派车免费送他回家,真是太为病人着想了。
和陈大爷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温岭市坞根镇大地山村40岁的蔡新根。2006年夏天,患重症胰腺炎在市内某医院花费了7万元仍不见好转的蔡新根被家人送到温岭市中医院,让疼痛折磨得已经绝望的他,唯一的希望是在临死之前能减轻一点点痛苦而已。抬到了二楼外科专家门诊,蔡新根的家人正巧碰到了坐诊的陈福春院长,了解情况后陈院长马上对患者做了仔细的检查,认为患者的病非常严重,需要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医院立即派出院内的救护车火速将蔡新根免费送往350公里外的杭州。手术后,蔡新根逐渐恢复了健康。回想起自己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他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温岭市中医院,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我们在路上为患者服务”
2006年,随着来院血液透析患者的增多,医院又做出决定,在主动降低血透费用,免费挂号、肾功能和彩超等常规检查半价收费以及提供免费午餐的同时,由车辆调度室统一安排,全部血透患者免费送回家。
“由于工作能力的丧失及长期昂贵的血液透析费用,每一分钱对于血透患者来说都是‘救命钱’,医院要为他们节约每一分钱。”陈福春说。
现在,每周在温岭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2-3次血透的固定患者有56人,而周边县市患者就有15人。60岁汪清华老人家在温州乐清大荆镇山里面,到大荆镇上后,救护车还要走1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才能把他送到家。“我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来这里做透析了,每次都可以很方便地回到家里,再也不用转车颠簸遭罪了,否则这么热的天,这么远的路,真担心自己会晕倒在半路上。”
说起免费送出院病人回家,每周来回三次到乐清大荆接送尿毒症患者的救护车驾驶员陈军华最有感触:尽管每次接到出车任务,都要花费一下午的时间在路上奔波,但是看到病人能都高高兴兴地甩开病魔回家去,我们也很高兴。“医生在医院为患者服务,我们在路上为患者服务。”
(2007年8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