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祥名中医工作室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名医工作室 李正祥名中医工作室 经验传承

产后骶髂关节错缝医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年08月08日   浏览量:0

患者姓名:赵某某

性别:

年龄32

就诊日期:2022.6.27

发病节气:夏至后

初诊?、复诊(打钩)

脉案

患者,赵某某,女,32岁。患者诉2年前产后出现腰骶部疼痛,奔波多地求医无好转,均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臀筋膜炎。近日患者症状加重,左臀部不能坐板凳,不能直立,行走站立均不能持久,行动均需由家属协助。

查体:患者左侧骶棘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左骶髂关节压痛(++),髂后上棘凹陷,左下肢长约1cm,腰骶部压痛(+),双侧直腿抬高(-),左“4”字试验(++),双足足大趾背伸和跖屈正常。辅助检查:骨盆X线片示骨盆左低右高,耻骨联合向右移,偏离中线,左右不对称。

处方: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治以蛙式四步扳法和舒经活血手法进行治疗。操作方法:(1)自体牵引法:患者俯卧,髂前垫一小枕头,患侧身体的3/4(患侧)连同下肢悬于治疗床外,自然下垂,不能着地支撑,作自体牵引。时间10~15min。(2)极度屈髋法:体位同上,术者以一手托住患侧膝部,另一手按压患侧骶髂关节处,作极度的屈髋屈膝运动,一压一屈同步进行,重复3次。(3)蛙式扳法:体位同上,术者托膝关节的手用力向外扳动,按压骶髂关节部的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一压一扳同步进行,重复3次。(4)后伸扳法:体位同上,在上法基础上,由蛙式扳法转为后伸扳法,在后伸扳法时,另一手同时向下掀压骶髂关节,一扳一压同步进行,重复3次。(5)理筋手法:一指禅、滚法等在腰臀部、大腿外侧、后侧操作,并点按肾俞、腰阳关等穴位,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6)腰部斜搬法,最后用擦法在腰骶部操作,以透热为度。治疗结束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大大减轻,能站直走路,不用家人搀扶。治疗3次后,患者感觉疼痛基本消失,恢复日常生活。

诊治小结:该案例腰骶部疼痛2年,病因诊断均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臀筋膜炎,根据这些病因进行的治疗,疗效均不显著。腰腿痛发病原因较多,由于目前技术手段限制,对软组织病症很难找到影像学依据,唯一在腰部能找到的影像学依据只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根据该患者的症状描述,发现患者腰骶痛多出现在产后,呈间歇性,且无放射痛,其疼痛仅局限在下腰部、骶部,这样的腰骶痛从症状上分析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患者骨盆X线片显示骨盆有倾斜,查体有“4”字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骶髂关节病变,因此将其诊断为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此案例说明对腰腿痛患者,凡酸痛集中在臀部和腿部,且痛不过膝者,首先考虑骨盆骶髂关节病变。临床体格检查,如髂后上棘或骶髂关节处有压痛点,并伴有4字试验阳性,可诊断骶髂关节错缝,运用蛙式四步扳法有非常好的效果。蛙式四步扳法各个步骤的意义在于:第一步:自体下肢牵引,通过牵引骶髂关节,使得骶髂关节间隙在下肢自身的重力的影响下逐渐拉开增大,为后续的扳法动作创造有利条件。第二步:极度屈膝屈髋,使骶髂关节耳状关节面后侧进一步张开,为关节面重新对位吻合创造条件。第三和第四步:蛙式扳法和后伸扳法,类似于蛙泳的蹬腿动作,使骶髂关节凹凸不平的耳状关节面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吻合,细微错缝回复到正常位置。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

该医案书写规范、思路清晰病情描述准确,包括病史、症状、诊治经过、目前体征、影像学检查检查结果等,该病诊断明确,治疗方法选用了国医名师范炳华教授的蛙式调理骨盆方法,手法运用恰当,效果显著。诊治小结分析到位,将该病的治疗难点及手法治疗有效的原因基本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