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姓名:叶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55 |
就诊日期:2022.7.4 | 发病节气:夏至后 | 初诊?、复诊□(打钩) |
脉案 患者,叶某某,女,55岁。诉胸闷、憋气,不敢深呼吸1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未能缓解,伴有虚汗、心悸,剑突下牵掣感,自觉背部抽掣痛,先后到县、市、省多家医院心内科、消化科就诊,胸透、胸片、肺部CT、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血生化等多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服用西药和中药治疗后,亦无明显效果,症状一直得不到控制。刻下患者以手捂胸,呼吸不畅,表情痛苦。 查体:胸椎无侧弯,胸腰活动尚可,触诊第五胸椎棘突向左侧偏歪,压痛明显,两侧脊旁肌肉痉挛,呈条索状,双胁下压痛不明显。辅助检查:胸椎X线片显示胸椎生理曲度存在,第五胸椎棘突向左偏歪。 | ||
处方:诊断:胸痛、痹症、第五胸椎小关节错缝。 处理:先用轻柔的滚法,按揉法、指压法在背部脊柱两侧操作。待疼痛略缓解后,嘱患者起身取站立位,用抱颈提升法纠正胸椎后关节。患者立位,屈颈,双手于颈后相扣交抱住颈部,两肘内收置于胸前,全身放松。术者站其后方,用上胸部抵紧患者上背部,双手环绕固定患者两肘部,瞬间用力将患者提起,使患者两足跟离地,听到小关节“咯咯”的响声。治疗结束后,患者顿感轻松,胸闷憋气感消失。 | ||
诊治小结:该案例胸闷,不敢深呼吸1月,曾行多种检查未找到确切病因。其主要原因在于诊断思路不准确,治疗方向没有切中要害。一般认为胸闷大多与心肺功能有关,既然心、肺脏器没有明显器质性问题,患者胸闷原因可能与神经功能性紊乱有关。故从上段胸椎寻找病因。分布于胸壁的上6对肋间神经支配着胸背部的肋间肌,和胸廓的呼吸运动相关;而胸交感干神经节位于肋骨小头前方,沿肋骨小头下行,分布于胸壁的血管、汗腺、食管、气管、支气管并加入心丛和肺丛,受刺激后可产生胸闷、呼吸不顺畅等交感神经症状。因此,认为在心胸部位产生的症状,排除局部的脏器病变后,首先要考虑胸椎的问题鉴于以上思路,从胸椎触诊开始,结合胸椎X线片,发现第五胸椎小关节有棘突偏歪现象,而胸椎X线片也发现同样有第五胸椎棘突向左偏歪,触诊结果找到了影像学依据。棘突偏歪的原因在于胸椎错缝倾斜,因此可以认为胸闷症状起因于胸椎关节错缝。明确诊断后采用抱颈提胸法,“提胸”是为了纵向牵拉胸椎,加大椎间关节间隙,为胸椎关节自动复位创造条件。在瞬间的牵拉动作后,椎间关节由于关节囊的负压可使错缝的关节回复到正常位置。患者一次治疗后胸闷症状即明显改善,棘突偏歪消失,说明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错缝成功。
| ||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 这是一个胸闷患者,多名内科医生按心脏、消化等疾病诊治无效就诊我处。结合病史、查体等诊断为胸椎小关节错缝,予以手法治疗,症状快速消失。该医案诊治思路清晰,病情记录准确,治疗方法选用了“抱颈提升法”纠正胸椎后关节,手法记录准确,治疗效果显著。诊治小结分析到位,手法运用的原理基本解释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