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祥名中医工作室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名医工作室 李正祥名中医工作室 经验传承

面瘫医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年01月16日   浏览量:0

患者姓名孙某某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58.6

就诊日期:2022.12.26

发病节气:冬至后

初诊、复诊(打钩)

脉案

主诉:口眼歪斜1月余

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角歪斜黄岩某私人诊所处予以针灸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效果,经人介绍来温岭找老师治疗。症见:右眼闭合不全,嘴角向左侧歪斜,鼻唇沟左偏,说话或微笑时尤为明显,鼓颌漏气,右额纹消,不能皱眉,自觉右面部发紧、麻木,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中医诊断:面瘫(风邪阻络)

西医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以祛风通络牵正。处方:

1.针灸:风池、合谷、地仓、夹承浆、球后、颊车、下关、迎香、人中、对侧合谷、颧髎.醫风穴,阳白、太阳、下关、郟车、地仓、迎香、人中。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微针刀:头、面部结节点刺松解。

3.中药处方:治法:温阳益气,祛风通络,健脾扶正,自拟正五汤

蜜麸僵蚕10g全蝎3g蜈蚣(大条)2条酒地龙10g川芎20g当归20g细辛3g蜜麻黄6g茯苓30g温山药30g莲子30g薏苡仁30g芡实10g甘草2g陈皮6g人参片9g生黄芪(一等)15g制关白附15g

7剂bid自煎口服

1.3复诊,眉头稍能活动,面部感觉轻松,上穴加减续针、继续予以微针刀结节点刺松解

1.10复诊,眉头稍能活动,面部感觉轻松许多,针灸续上法

草药加大白附子用量:蜜麸僵蚕10g全蝎3g蜈蚣(大条)2条酒地龙10g,川芎20g当归20g细辛3g蜜麻黄6g,茯苓30g温山药30g莲子30g薏苡仁30g,芡实10g甘草2g陈皮6g党参(一等)30g,生黄芪(一等)15g制关白附21g

7剂bid自煎口服

1.17复诊,眉头能活动,面部感觉轻松,口眼歪斜改善,针灸续上法。

草药继续加大白附子用量:蜜麸僵蚕10g全蝎3g蜈蚣(大条)2条酒地龙10g川芎20g当归20g细辛3g蜜麻黄6g茯苓30g温山药30g莲子30g薏苡仁30g芡实10g甘草2g陈皮10g人参片9g生黄芪(一等)15g制关白附24g大枣7只

7剂bid自煎口服

01.24复诊,眉头能活动,闭眼基本恢复、口角略向右侧歪斜,针灸续上法。

草药继续加大白附子用量,处方:蜜麸僵蚕10g 全蝎3g蜈蚣(大条) 2条 酒地龙10川芎20g 当归20g 细辛 3g 蜜麻黄 6g茯苓30g 温山药30g 莲子30g 薏苡仁30g芡实10g 甘草 2g 陈皮10g 人参片 9g 生黄芪(一等)30g 制关白附27g 大枣 7只

  12剂 bid 自煎 口服

02.16复诊,闭眼完全正常,鼓吹略有漏气,噘嘴时口角略像左侧歪,针灸续上法。

草药:蜜麸僵蚕10g 全蝎 3g 蜈蚣(大条) 2条 酒地龙10g川芎20g 当归20g 细辛 3g 蜜麻黄 6g茯苓30g 温山药30g 莲子30g 薏苡仁30g芡实10g 甘草 2g 陈皮10g 人参片 9g生黄芪(一等)30g 制关白附27g 大枣 7只

  7剂 bid 自煎 口服

2.21复诊,患者口眼歪斜基本恢复正常,复查生化,患者肝肾功能等均正常。

诊治小结:

李老师指出,针灸、微针刀治疗过程中要寻找痛点,最敏感的阳性点,结节点、紧张点,这些同样都是穴位,这个穴位每天也可能在发生变化,只有找到那个准确的点的时候,扎下去,才会发挥作用。所以当仔细触摸她的头顶,发现了几个特别不正常的地方来进行了刺激以后,第二次她再来的时候就说,哎呀,我从来头脑没有这么清醒过,面部肌肉的症状明显的缓解。这就是针灸的特点,只有找到那个开关的位置,找到了那个阳性的部位才能够发挥作用,而不是靠经验去判断说扎哪几个穴位。但是在我们的头顶部是没有肌肉的,它只有一种膜状的结构,是一个结缔组织。这个结构有点像游泳戴的泳帽。帽状腱膜前面连着额肌,后面连着枕肌,额肌和枕肌两侧是颞肌。换句话说我们的额肌、枕肌、颞肌这三大肌群把这个帽状的腱膜给它绷得很紧。如果您的肌肉的力量是不均衡的,那么这个膜状的结构就可能往前、往后、往左、往右或者出现偏移,甚至出现皱褶的情况。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年轻的时候头顶的腱膜,这个皮肤底下的感觉是非常的平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顶不那么光滑润泽了,反而是出现了棱,出现了皱褶或出现了结节疼痛的现象,这就是我们的帽状腱膜发生变化的感觉。而一些经常面瘫的朋友,也会发现面瘫疼痛部位恰恰是帽状腱膜出现异常的部位。

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僻、面瘫的范畴,多由着凉或头部受冷风吹拂而引起。《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本病的发生,实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痰痹阻所致。临床必须分清标本虚实,辨证施治。一般初起邪气实,治以祛风通络为主,若迁延日久不愈者,多属正气亏虚,卫气不固,治疗则必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方中白附子、从9克量逐渐增加量用至28克,用白附子入肝经,它可以疏肝经、疏解肝风,炙麻黄、防风、温肾助阳,益气固表;桂枝、白芍温通经脉,调和营卫;生甘草、红枣、缓急和中,重用川芎、地龙、细辛、僵蚕、全蝎、蜈蚣、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中五行健脾散:是清代中医一代宗师黄元御方,他“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培植中土、扶阳抑阴”等:山药、茯苓、薏米、莲子、芡实、人参等。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养心安神,大补元气。促进正气恢复、经脉畅通,病自痊愈。此方中白附子一味甚为重要,可以说是治疗面瘫的特效药和专药。白附子系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关白附、竹节白附乃其别名。味辛甘,性热,人肝、胃经,有小毒,应炮制人药,者内服宜慎之。是祛风痰寒湿,散头面风痛的要药,治中风(外风)口眼歪斜的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治痰厥因其性燥而升,乃风药中之阳草,能引药势上行,故善治面瘫之口眼歪斜、偏正头风及破伤风诸疾。但其功效,远不止此:

1、白附子的剂量一般来说10-30克之间都是常用量,但是那些大剂量的白附子在应用的时候,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开方用药,毕竟它还是有毒的药物,应用不当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另外,白附子不管用多少,都需要先煎1小时以上。内服:煎汤,3-6g;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2、白附子的使用方法,如果患者的确属于阳气虚,可以考虑比较大的剂量使用白附子,我们一般使用30克。

3、白附子先单独煎0.5-1小时,水微沸,口尝无辣味、麻感才可和其他药一起煎,然后好要放入干姜或者生姜(看具有体病况),甘草15克,即可以助附子药性,又可以解毒,如果是生附子或者炮制工艺简单,或者生附子,则煎的时间要更长。

但是那些大剂量的附子在应用的时候,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开方用药,毕竟它还是有毒的药物,应用不当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

面神经炎是针推科的常见病,也是优势病种之一,针灸治疗该疾病有着卓越的疗效。然后也有些难治性性面瘫治疗比较棘手,该患者系外院治疗一月余无效的患者,最终经针灸、微针刀、中药等综合治疗逐步恢复。中药处方中白附子的使用尤其需要注意,用量、用法、注意事项等该医案均有着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