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中医院报>71期1-2版
作者: 来源: 时间:2007年12月13日 浏览量:0
我院通过省、地两级“医院管理年”活动专家组督查
本报讯 在距离10月10日台州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组来院督查不到两周的10月22日,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督查。督查组组长、省新华医院吕伯东业务副院长和来自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的8名专家一起分成行政管理、财务、医疗、护理、药剂、院感6个组对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督查。
陈福春院长首先代表全院职工对督查组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督查组一行汇报了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的各项工作。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我院狠抓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强化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控制。服务方面,从解决群众看病“烦”、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入手,深入开展人性化服务,切实方便病人,为病人减轻负担,以优质服务促进医患和谐。创新医院发展思路;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继承、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科研扶持力度,强基固本,全面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实现了医院管理提升、质量提高、安全保障、服务优化、费用惠民、满意百姓、发展加速的七大亮点工作。
在为期一天的时间里,督查组一行按照《浙江省中医医院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标准》的要求,通过查资料、听汇报、实地考核等方式对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开展了检查。医疗、护理、院感等小组的专家还深入到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胸外科、神经内科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专科开展实地督查。督查组一行对我院实行的医疗违规积分制、中医固本强基四项举措予以肯定,也指出了我院部分临床科室病历书写中的薄弱环节。
我院高度重视此次省地两级督查活动,为迎接督查,9月中旬,医院专门召开全体中层干部动员会议,并以《管理快讯》形式下发通知到各科室,要求全院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照标准,查漏补缺,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
10月16日晚,医院召开院办会议,总体部署医院管理年督查各项准备工作。陈福春院长提出了三点要求:(1)增强意识,要求全员行动。(2)抢抓分秒,落实各项工作。(3)发挥作用,明确岗位职责。院办再次印发《管理快讯》,要求各科室认真对照10月10日台州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组对我院督查后反馈的意见,寻找并整改各自科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如病历质量、处方书写、三级查房等环节,加班加点做好、做细工作,力争以优异成绩通过省卫生厅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组的检查。为确保完成各项任务,10月19日、21日,李正祥副院长带领医院职能科室主任对医院管理年各项迎检工作进行自查。(院 办)
市民热捧台州市首届冬令滋补膏方节
我院两度举行大型膏方义诊活动
本报讯 在上海、杭州等地颇受欢迎的冬令滋补膏方今冬再次高调亮相我市。继11月初在全市率先开设膏方门诊后,11月25日、12月2日我院接连两次成功举办了台州市首届冬令滋补膏方节温岭城区的大型义诊活动。省级名老中医詹学斌、知名中医陶鸿潮、陆维宏、潘炳仁、陈亨平、陈柏莲、瞿梅增、陈金娇等有丰富经验的中医专家齐聚义诊现场,免费给市民们量身定制膏方。
台州市首届冬令滋补膏方节由台州电视台《阿福讲健康》栏目、温岭市中医院、临海市中医院、台州市中医院联合主办,11月25日,义诊同时在温岭、临海、椒江三地拉开帷幕。为更好地回馈市民,我院实行免收挂号费、免费测血压、赠送膏方宣传资料,并将膏方制作的60元费用折合成体检费赠送给前来定制膏方的市民。此外,活动现场还有中药师教你鉴别膏方中的名贵中草药、膏方成品的展出等活动,深受市民的喜爱。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12月2日上午,我院再次组织中医膏方专家走上街头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两次义诊,共有来自我市和邻近玉环、路桥的二百余位市民现场定制了膏方。
冬令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来春就可以不生病或少生病。因此民间流传有“今年进补,明年打虎”、“三九严冬补一冬,来年四季无病痛”的俗语。去年冬天,共有385位市民在我院定制了膏方。
量身定做的膏方适应人群很广。不仅适应各种内科病人,而且也适用于易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的儿童;还有处于术后恢复期的病人、老年性骨质疏松病人、腰腿痛的患者、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膏方也是疲劳综合症和亚健康人群较适宜的滋补品。
60岁的张大爷患肌肉萎缩已经10余年了,近来小便增多。听说我院举行膏方义诊,一大早就催促着女婿开车从路桥赶了过来,“吃了许多西药不管用,想来试试膏方的效果”。省名老中医詹学斌经过仔细问诊和把脉后,为张大爷开了料“健脾养血补肾”的膏方,并叮嘱张大爷有效果的话再来看看。
“今年冬天,膏方太受欢迎了。我们每天熬制膏方平均消耗中药材超过12斤!”从早晨7:30分至晚上21:30分,我院中药房的4名中药师忙个不停。
(伍志刚 胡纷纷)
新岗位 新起点
10月29日早晨,在医院党支部罗克勤书记的带领下,迎着东海之滨冉冉升起的第一缕朝阳,我院今年新招聘的17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硕士毕业生2名)开始了奔向工作岗位前最庄严的宣誓仪式。据了解,15-18日,新员工们接受了医院常规的劳动纪律、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医疗文书书写及院感知识的培训。
“三大工程”促“中医名院”建设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院大力实施“满意工程、注意力工程、凝聚力工程”,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按照《浙江省中医“名院”建设实施办法》要求,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设好省级“中医名院”。
实施满意工程。进一步落实“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医务科定期组织夜查房和门诊、病区医疗文书专项检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护理部举办护理知识讲座和培训,组织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医院定期组织专家和名中医下乡进社区开展义诊,方便患者就诊。在全市率先建立立体车库,解决看病停车难难题;装修住院大楼,调整门诊、病区布局,优化门诊流程,改善住院和门诊环境;与市第三人民医院合并在泽国镇组建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一个集医疗康复、休闲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中医特色的综合性医院,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让病人满意。
实施注意力工程。继续加强对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胸外科、针推科,地市级的中风病、县市级的中西医结合科、中医消化科、泌尿外科等重点专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重点专科的社会知名度。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实施中医简、便、廉优势,开拓冬病夏治门诊、冬令进补膏方等新业务。挖掘本院秘方、效方,整理本院中医老专家的学术经验。巩固出院病人回访制度。开展单病种联谊座谈。做好宣传工作,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树立“中医名院”形象。
实施凝聚力工程。建立健全由院领导、职能科主任等组成的中医“名院”领导小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把管理落实到医院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结医院特色文化,贯彻“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做好全院职工的“人文关怀”。加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激励措施的落实,增加职工福利,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医教科)
针推科 骨科试行主诊医生负责制
本报讯 为探索与创新医院管理模式,提升科室核心竞争力,9月25日、10月5日,医务科先后组织针推科、骨科全体医生在七楼小会议室召开了诊疗分组会议,进行主诊医生(组长)的推选和组员的选择。
主诊医生候选人以责任心强、业务精、医德医风佳,具有良好团结协作精神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为基本条件,进行无记名投票民主推选(科主任不参加推选)计票结果产生,针推科王仲斌、章仁宏、徐灵聪,骨科瞿梅增、盛韶山五位医生得票较高,分别作为五个诊疗小组的组长;组员结合医生的年资高低实行双向选择,即组长选择对自己开展工作最有利的组员,组员选择自己最理想的组长,再由医务科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分组名单,最后交院办会讨论决定。实行分组后,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组长全面管理该组的医疗工作、人员排班、奖金分配,并对新入院的病人在12小时内亲自视诊签名,为所属组的安全医疗第一责任人。
“主诊医生负责制”在大医院早已实行,已取得积极的成效,其宗旨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调整用人制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院首先在条件较为成熟的针推科试行,并适时将在其它科室陆续推行。实施诊疗组制度后,科室业务量、奖金等将按组分别进行统计和计算,打破平均主义,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以新的机制和活力促进医院的发展。(医务科)
基层医院是防治脑中风病的主要力量
《基层社区医院预防与诊治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进展》学习班在我院举行
9月8日,在我院举行的全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基层社区医院预防与诊治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进展》学习班上,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丁美萍教授用一组数据说明了脑中风病的危害:“每12秒钟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生脑中风,每21秒钟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中风。近十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发达国家死亡人数的总和。每年我国为卒中支付的医疗费用超过100亿人民币。”她还呼吁说:“面对日益上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基层医院在脑中风的预防与诊治方面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四高”特点,在人类死因顺位中排名前三位。在我国,脑血管病已经上升为第一位致死致残疾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发病群体趋向于社区和农村。
我院1998年成为台州市中医中风病诊疗中心后,经过不断探索研究,在中医防治脑中风病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当天的学习班上,省级名老中医詹学斌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陈亨平副主任中医师分别介绍了自己临床防治脑中风病的经验,学习班还邀请了浙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丁美萍教授、省中医院神经内科裘昌林主任医师等省内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领域权威专家,系统讲授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技术进展、前沿动态知识。他们指出,当脑血管病患者云集在大中型医院时,人们往往忽视了社区基层医院和医生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而恰恰是社区医疗这个环节的缺位,严重制约了脑血管病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以前,基层医院的脑血管病工作者对脑血管病的防治了解有限,也没有信心。遇到需要转诊的脑中风病人,没有统一规范,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转运,易导致失误的发生。但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步普及,特别是一些技术规范的逐步推出,基层医生在脑中风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中风患者社区康复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伍志刚)
刘毅喜获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参与无偿献血32年,累计等量献血量达到32000毫升。近日,我院供应室职工刘毅因在无偿献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荣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1975年10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毅400毫升血液挽救了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看到自己的血液能帮助别人,他十分高兴。1998年5月,他无偿捐出了400毫升血液,成为了一个光荣的无偿献血者。2004年8月,在我省无偿献机采血浆还不太被人了解的情况下,刘毅又成为我市少数无偿献机采血浆中的一员。从今年的1月12日至9月3日,他共无偿献机采血小板9次,平均每月一次。如今,他已无偿献机采血小板37次,共370单位,献血记录登满了6本鲜红的献血证。按照每10单位血小板等量800毫升血液计算,他的等量献血量达到了29600毫升,接近“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评奖基本条件的4倍。2006年以来,刘毅先后被温岭市人民政府、台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为无偿献血奉献奖先进个人、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2006年6月,刘毅光荣地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无偿献血之江杯奖”。
谈到无偿献血的感受,他说:“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格外了解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血液不能像产品一样加工制造,只能依赖于他人捐献,从医学上来讲,献血不但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反而对身体有益。既然献血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我想只要身体可以,就将血液献给需要的人。”由于年龄的原因,没机会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他说这是自己最大的遗憾。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荣誉,他表示,得奖是对自己参与无偿献血的肯定,但获奖并不是参与无偿献血的最终目的。而且今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还将继续献下去,“向10万毫升献血量进军”。
据了解,为奖励贡献突出的无偿献血者,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机构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大会”。“无偿献血奉献奖”是该表彰大会设立的一个重要奖项,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分为金奖、银奖和铜奖三个等级,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伍志刚)
护理岗位练兵忙
护理部自9月中旬起启动了全院性护理岗位技能训练竞赛活动,围绕着创新训练、贴近临床、全员参与、人人过关的宗旨,在以往常规护理技能训练、考核的基础上,突出对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强化训练。11月7日晚,全院 137位护士接受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各科室还分别选出各项操作能手,护理部实行统一示教、集中培训,以大科为单位,分散练习,取长补短,提高效率。11月25日,全院性护理操作比赛拉开了帷幕,在一天的时间里,各科室推荐的26名优秀护士代表就输液、吸氧、吸痰、心肺复苏四项操作展开了同台竞技。最终来自急诊室的陈超男、包灵智以优异成绩分别获得吸痰、心肺复苏组和输液、吸氧组冠军。急诊室也以平均99.2分的高分夺得了科室比赛第一名。
护理部还将此次技能训练竞赛与现阶段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营造和谐护患关系,争做患者满意护士”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不仅在训练和考核中重视规范操作,还更要重视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要善于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贯通于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从而持续提高服务和技术水平。(护理部)
八旬老太心跳骤停14次 险丢命
医护人员奋战24小时 挽生机
一老太严重心律失常引发心跳骤停14次,我院急诊科和ICU 科室医护人员全力奋战24小时,终于将她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9月6日下午5时,我院急诊室送来一位79岁昏迷不醒的老太,家属告知:老太在当天下午4时突然晕倒,撞伤左眼,到当地医院予以清创缝合后回到家中,不久再次晕倒,于是紧急送到我院抢救。心电监护示心室纤颤、呼吸停止。情况万分危急,我院医务人员马上为老太施行心肺复苏术, 5分钟后,老太恢复心跳和呼吸,神志转清,情况稳定,送入ICU进行监护和进一步治疗。
入住ICU病房后,老太的心律极不稳定,多次出现频发室早,引发心跳骤停,短短24小时内就出现了14次心跳骤停。在病人家属一次次感到灰心和绝望的时候,ICU 医护人员始终没有放弃,整夜地盯着心电监护仪,一次又一次地紧急抢救,终于把老太从鬼门关那里拉了回来。
目前老太太精神状态很好,除了不记得那惊心动魄的20多个小时外,其外记忆未受损,认知功能良好,肢体功能未有任何受损,在进一步康复中。
(胡人匡)
简讯
▲近日,院办专门购买了百余套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原文读本,组织全院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号召大家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优化服务质量,以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李进明)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10月19日,在第二十个“老人节”到来之际,院工会召开离退休干部职工座谈会,向全院5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祝贺节日。院领导罗克勤书记代表医院介绍了医院今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向两位70岁的老寿星送上鲜花、蛋糕祝寿。
(周蓓蓓)
▲11月15日,《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简报》第一期出刊。(陈琳玲)
▲11月19日晚,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感染管理科科长王选锭教授为全院医护人员作了《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综合管理》的专题知识讲座,指导和规范全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季灵正)
▲11月22日,第八期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举行,来自临床、医技科室的4名青年医师走上报告会讲台,与全院40余位青年医务人员共同分享了上皮内瘤变、糖尿病足、肝癌TACE治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梁瑾琴)
骨科成功为七旬老太置换股骨头
近日,骨科成功为一七旬老太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三天,老人就下床活动,术后15天老人不仅受伤的左腿肿胀、疼痛消失了,还可以站起来慢慢走上几十步路,喝水、抹桌子、做家务跟受伤前差不多。
74岁的张老太是温岭市箬横镇人, 9月22日下午,张老太在家做家务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当时就出现左大腿根疼痛,被家人扶起来后,张老太发现自己的左腿竟然动弹不得,经当地卫生院拍片确诊为“左股骨颈骨折”。摔断的股骨头让老人左腿疼痛难忍,只能蜷曲着伤腿躺在床上,疼得不能翻身,老人的家属迅速把她送到了我院骨科。
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手术置换人工股骨头才能恢复行走能力,否则将瘫痪在床,生活极为不便。但由于张老太年龄大,手术风险高。主诊医生精心制定了手术保障方案:手术前对老人进行仔细的身体检查,并请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会诊,排除了手术禁忌,力争将手术风险降到零!在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之后,9月26日,骨科李瑾炎主治医师等专家为老人成功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在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理疗,张老太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就开始下床用助步器辅助活动了。“我得感谢温岭市中医院好心的医生啊”。(沈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