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又到冬病夏治时

作者:   来源:    时间:2009年07月10日   浏览量:0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
  冬病夏治的病种很广泛,可以包括一切虚寒性慢性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
  类风湿关节炎、冻疮、痛经、足跟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也可进行冬病夏治治疗。
贴敷时间与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三次为一个疗程,每次间隔7—10天左右,连续3年。
2009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时间:7月14日
中伏时间:7月24日
润伏时间:8月3日
末伏时间:8月13日
加强灸时间:8月21日

  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
  若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贴药处干燥即可;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找专业医生寻求治疗。

                                                                                                  温岭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