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获突破 学科发展得益多
作者: 来源: 时间:2005年08月22日 浏览量:0
近日,2005年度台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揭晓,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课题《肺癌癌变过程中基因突变与表达研究》获一等奖,这也是我市医疗卫生系统目前获得的最高奖项。
作为基层中医院,在基因研究层次上获得突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探究我院近几年来坚持走“以基础研究促学科发展,学科发展带动基础研究”的科研创新发展之路,不难发现,良好的科研氛围已成为推动医院学科发展的动力。医院坚持科技兴医、科教强院的办院方针,拨出业务收入的2%作为科研专款,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职工进行科技创新,全面开展新课题、新项目的研究。不完全统计,我院近几年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共申报科研课题100多项,通过省地市级审批立项的近20项。
丰硕的基础研究成果很快就转化为学科建设的动力。1998年,市中医院在全省同级中医院率先成立胸外科,并与上海胸科医院开展医疗技术合作。经过几年的发展,胸外科已经成为浙江省重点专科,成功开展了如对肺癌行肺叶切除、袖型肺叶切除等高难度胸外科手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肺癌病人慕名前来求治的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患者来院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国内大量的临床资料也表明,肺癌已日益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直线上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对肺癌的研究多局限于已癌变的组织中单基因的检测,而对于多基因变化对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周期调控和凋亡之间的关系等都缺乏系统研究。如果能够找到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就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然而,基因级研究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大笔科研经费,很多大医院都不敢轻易涉足,基层中医院连想都不敢想。作为医院外科学科带头人的陈福春院长心急如焚,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下定决心开展此项研究,造福百姓。他想到了与中医院在科研上有长期合作的武汉大学。2001年,中医院正式和武汉大学医学院联合立项《肺癌癌变过程中基因突变与表达研究》,开始了3年多的潜心研究。
课题小组采用化学致癌剂诱发性的大鼠肺鳞癌模型,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动态观察,研究了多基因变化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最终发现肺癌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异常,p63和p73的高表达协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形成。COX-2、iNOS、Caspase-3失表达均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课题研究小组已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篇,在《中华肿瘤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并在省内外肺癌会议和学习班上进行了学术交流和专题讲座。今年初,浙江省科技厅组织北京、浙江、上海、湖北等多家科研机构的专家对该课题进行鉴定,认为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动物模型的COX-2等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院胸外科根据此项研究成果,开展穿刺针抽取肺部病变组织后,通过基因检测来诊断肿瘤的良恶性,已使100多位肺癌患者得到早期诊治。目前,此项成果已经在省内外多家医院临床推广研究。(伍志刚 胡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