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2012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年01月03日 浏览量:0
1、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在2012年,在上年省级“三乙”中医医院创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三级中医医院的评审标准,从中医药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两大方面着手,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质量等八个评审专项进行了重点巩固和完善。经过半年多紧张有序的创建工作,于 9月20日以较高的分值顺利通过了国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近期医院荣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赴京授牌。
2、通过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评估
按照附属医院标准对全院科教工作进行调整完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在认真落实医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修改、充实、完善医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师资建设和投入力度,建立起与临床教学相关的备课、试讲、听课与评估、实习学生入院教育、实习前集中培训、教学查房、出科考试等各个环节的长效机制,7月份顺利通过附属医院评审专家的评估,日前已下文。
3、创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以创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契机,加大科教研力度,推动医院科教各项工作上轨道。经过申报、评审等程序,我院中医内科、骨科、推拿科、妇科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浙江省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2年9月份正式进入学员培训阶段。依照省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及参培学员的自愿选择,首批共有来自台州医院、临海市中医院、台州市中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我院的32名中医药专业学员在我院参加为期3年的培训。
4、实施“阳光用药工程”,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全面实施“阳光用药工程”。将13项9大用药指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出台十项举措,从加强三线抗菌药物管理、限制高价药品使用、规范高价耗材和骨科植入物使用等10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管理。通过倡导检查报告的互认、推行中药饮片的“绿色医疗”,提高中药饮片的参与率等举措,力争实现本年度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的控费目标。
5、强化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方案,完善医疗质量监控指标和评估体系。继续运用PDCA、1+3质量管理工具严抓医疗质量,实施医疗质量动态过程管理,突出抓实“十三项”核心医疗制度的执行;严格履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切实把好异地执业准入关。强化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将行政查房内容重身转移到医疗质量的监管之中,利用每月行政查房加强对纠纷多发科室的巡查,加强对问题医生的重点督导。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多次邀请医学法律专家来院作临床执业安全”专题授课,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纠纷防范意识。定期召开护理和药剂、临床与医技科室对话会,通过“零”距离接触,有效促进了临床与医技科室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强化了安全和质量意识。
6、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积极传播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防病理念,提高大众健康质量。加大“冬令膏方”和“冬病夏治”、中医体检等特色项目推广力度,并不断开拓“冬病冬治”、亚健康调理等“治未病”项目,打造 “治未病”基地。年初,我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第四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针灸推拿科王立新主任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医“冬病夏治”贴敷疗法先进个人称号。
7、八项举措助推中医固本强基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9月份,我院开展了“中医固本强基百日推进”活动,采取八项措施,一是熟读精研中医经典;二是辨证施治,理法方药;三是广泛应用中医诊疗设备;四是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五是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六是普及中医养生健康知识;七是传承中医国粹精髓;八是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努力使全院的中治率、中药饮片参与率、中医诊疗设备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文化建设、中医特色护理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8、“名科”、“名医”建设再创佳绩
9月初,我院脾胃病科被省卫生厅列为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至此,医院已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地市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重点专科网络。10月份我院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商谈合作设立上海中医药大学—温岭市中医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我院陶鸿潮主任中医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亨平、王赟芝2人被确定为学术继承人。
9、走集团化发展之路
为深化医改工作,理顺太平泽国两院区合并后的运行机制及冠名,经省卫生厅批准, 6月份我院成立了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中心(集团),下设温岭市中医院、温岭市中医院南屏分院(筹建),新建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结顶全面装饰、安装,并成立了台州市弘中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步入集团化发展之路。将以弘中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发展平台,逐步建立起特色鲜明、项目丰富、品位健康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链,逐步调整产业收入结构,开启多元化办医新格局。
10、硬件建设满足临床需求
为紧跟临床发展需求,2012年,医院投入上千万巨资金引进了多项大型医疗设备,如:德国西门子1.5T双导磁共振,高压氧舱液氧供应站建设等。院内10多项基建工程相继开展和竣工:一是在综合楼一楼开设高压氧舱治疗室;二是门诊楼五、六楼重新装修扩改成内(五)病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静脉药物配制中心、B超室、挂号室、煎药室搬迁另建;四是弘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门面房装饰启动;五是搬迁西药房,腾出空地改建核磁共振室等。进一步完善院内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实现院内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