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2013年医院十大工作盘点

作者:   来源:    时间:2014年01月08日   浏览量:0

1、晋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我院于去年9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今年1月份赴京授牌,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月5日,许黎野副市长为我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揭牌;吕飞荣局长、市政府办公室叶敏智副主任出席揭牌仪式。一年来,我院不断巩固等级医院创建成果,切实对照国标三甲医院的建设标准,在学科、人才、科研、硬件、质量、服务等方面不断建设完善,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集团起航
      去年,我院被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中心(集团),今年2月份,台州市弘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开业。6月份,集团化实质性工作全面启动,温岭市委、市卫生局对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中心(集团)进行班子人事任免。以集团为统领,下设温岭市中医院、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台州弘中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医疗集团设“二办四处”(集团办、集团党办、医管处、财务处、人事处、采购处),各部门在集团的领导下,分区分工管理,有机统一。年底,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中心(集团)挂牌正式成立,并加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成为该医疗集团成员单位。
3、举行6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
       为做好院庆庆典活动,年初,医院成立了“院庆筹备工作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分工落实专人,对《2004-2013年论文汇编》、《纪念邮册》、《院志》、《中医瑰宝》、《医院专题片》、《院庆专题网页》等资料的汇编和制作相关事项进行明确的分工落实。并开展了感恩巡回义诊、“名医大讲堂、大型巡回医疗、走访医院老职工文化寻根”及中青年医师腹腔镜操作技能赛、中医术语听写大赛、“阳光用药”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技能竞赛活动,迎接医院60华诞的到来。12月21日院庆庆典仪式上,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台州市温岭中医医疗中心揭牌成立,副市长许黎野、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俊伟、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党总支书记何江、市卫生局局长吕飞荣、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樊志敏等嘉宾和医院谢永年、金小玲、詹学斌、陶鸿潮等老院长应邀参加了庆典和揭牌仪式。台州9县市区医院院长齐聚我院,论谈交流新医改后中医院如何实现新发展内容。院庆回顾和展示了我院60周年建设巡礼,迎来了新的发展里程碑。
4、获得多项高级别先进荣誉
       2013年喜事连连,医院获得了多项高级别的集体和个人先进荣誉。8月份我院妇科病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先进病房”。10月份,我院被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单位,医院“治未病”和“康复服务”项目将获中央财政每年10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此外,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被浙江省巾帼建功和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评为2013年“浙江省巾帼文明岗”称号。执行院长徐道绲入选浙江省卫生厅首批医坛新秀培养对象,成为台州市中医系统唯一入选对象。
5、“阳光用药”工程成效明显
       全面实施“阳光用药工程”,建立了“阳光用药工程”指标监测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制定费用控制和降低床日的奖罚措施,将费用控制达标与否与年终绩效奖挂钩。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殊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审批流程执行;出台“三线抗菌药物管理、限制高价药品使用、规范高价耗材和骨科植入物使用”等10多项的监管措施,成效明显,13项9大用药指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全院的药品比例(不含草药)从去年的47.42 %下降至今年的38.12%。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原来20.48%下降至目前的 20.08 %,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至49.8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原来 17.39 %降至现在的17.3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2.22 %降至54.36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含出院)从 59.25 降至 55.89。住院均次费用下降 726.68 元。
6、强化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年活动,将质量安全工作贯穿于医院的工作核心。改版《医疗质量保证方案》,实施医疗质量动态过程管理和量比监控评估,继续运用PDCA、1+3质量管理工具严抓医疗质量,突出抓实“十三项”核心医疗制度的执行;探索5S质量管理模式。严抓病历质量的规范与提高,定期开展病历书写培训和督查,实行归档病历月评制度,对优秀的或不合格的病历作奖罚处理,保证劣质病历不出科,90分以下不归档。年内,举行了2场医患沟通艺术经验交流会,举行了1场不良事件同行评议会,召开多场疑难病例讨论会;开展了护理与药剂、放射科与临床对话会,共同正视和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7、科、教、研工作齐头并进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步入正轨,第二轮31名中医药专业学员开始为期三年的规范化轮训,并对首轮(2012年度)21位规培学员一年的轮训工作,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全年共申办8个继续教育项目,是迄今为止申办最多的一年,其中国家级继续教育1项,省级继续教育6项,台州市级学术专业年会1项。科研技术不断刷新,全院申报科研课题17项(省级4项,台州市级4项、温岭市级9项),立项15项(省级1项,温岭市级14项);发表国家级、省地级论文51 篇,妇产科一论文入选SCI,实现了我院SCI论文零突破的目标;10篇论文获温岭市年度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层出不穷,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普外科、超声科等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微创手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8、医疗联合体共建工作启动
         深化“城乡互动、一体推进、同步发展”战略。6月份我院与大溪、石桥头、城南3家镇卫生院“医疗联合体共建”工作全面启动,首批派出4名医生,帮助卫生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针对3家共建卫生院存在的“妇产科力量薄弱,中医药人员短缺,中医药技术水平空乏”等突出问题,我院将在5年的共建周期内,轮流下派相应的专科医疗骨干对三家卫生院进行技术帮扶,通过坐诊、业务带教、查房、学术讲座、适宜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提高卫生院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卫生院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上台阶。11月份,温岭市中医院大溪住院分部挂牌成立,开放床位22张,选派康复科医疗团队进驻住院分部。
9、中医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
        加强中医人才梯队建设,修订完善了“名中医师承工作方案”,确定11位年青中医师跟师陶鸿潮、陆维宏等6位名中医,继承名医学术思想。中医特色护理有声有色。实施中医护理常规,全院开展专科(专病)中医特色护理和辨证施护,熟练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开展10余项中医特色护理疗效显著。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拓展“治未病”项目,打造“冬令滋补膏方”、“冬病夏治”、“中医调理养生”三大中医特色品牌。传承中医国粹精髓,全院临床医护人员熟读精研中医经典,开展中医术语听写大赛”,浓郁中医文化氛围。定期开展“中医大讲堂”,实施“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乡村活动,中医养生知识进校园,把中医的特色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10硬件建设紧跟临床需求
        加大大型医疗设备投入,斥巨资引进了德国西门子1.5T双导磁共振于5月初正式开诊,运行8个月,检查近5000人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进行了西药房改造及手术室扩建等工程,有序实施科室调整改造,全院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完善全院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放射科、超声中心电子叫号系统及“门诊病人自助系统”,启动全院移动查房网络系统,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部分工作人员进驻南屏分院,分院筹建工作紧锣密鼓。 (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