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三伏贴”、“天龙灸”,冬病夏治这里有“绝招”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年07月14日   浏览量:0

“三伏贴”受追捧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7月7日,虽然还未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但当天,310余位患者来到温岭市中医院体验了“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原来今年该院“三伏贴”的预热阶段——“伏前灸”已经火爆开贴了,很多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肠胃炎等慢性病患者已是连续第二年、第三年来院治疗。
    据了解,“冬病夏治”是指那些冬季易发病或病情易加重,到夏季病情缓解的慢性疾病,通过在夏季阳气旺盛的时期进行中医调理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巩固远期疗效,预防和减少各季发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三伏贴”适应病症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泻等亚健康人群。
     温岭市中医院今年已是连续第九年举行“冬病夏治”文化节了,今年夏季贴敷共有5个时间段,伏前灸:7月7日至7月16日;头伏灸:7月17日至7月26日;中伏灸:7月27日至8月5日;加强灸:8月6日至8月15日;末伏灸:8月16日至8月25日。每个时间段各贴敷一次,每贴贴敷时间为2至6小时,每次贴敷间隔为10天。
    专家提醒,在敷贴期间,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治疗当天不宜冷水洗澡。同时,要管住自己的嘴,尽量避免烟酒、海鲜、牛羊肉以及辛辣食物等,饮食以清淡为宜,以免出现发泡现象。极个别病人可能出现红肿、水泡等情况,放出水后,一般数日即能自行消退或结痂自然愈合。必要时可涂抹少许龙胆紫或少量肤轻松等软膏。下次贴敷时间相应缩短。须连需治疗三年为一个疗程,冬至前后加灸4—6次,以加强疗效。连续治疗二到三个疗程,可起到明显增强体质、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效果。
            “天龙灸”补阳袪寒
     很多人以为,冬病夏治就是做敷贴、贴“三伏贴”,其实,这只是冬病夏治的一部分。温岭市中医院南屏院区最新引进“天龙灸”特色疗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每逢下午,南屏院区四楼的艾灸室内就会透着一股艾姜混合味,这股气味来源于康复科的中医品牌特色技术天龙灸。
     天龙灸,又称铺灸、督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一种独特的艾灸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在颈腰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区域(颈腰背部正中及两侧)先铺上中药膏剂及姜粒,再在姜粒上放置并点燃30-40个艾柱,进行隔姜艾灸,好似天龙腾于云间,故名“天龙灸”。其艾灸面积广、艾炷大、温通力强,收效快捷,特别适合南方寒湿较重的人群,是一般灸法所无法比及的。
    天龙灸疗法主要有益肾壮督、温阳通脉、散寒止痛等作用,患者在治疗时就会感到温热感慢慢渗透进体内去,非常舒畅。康复科还根据患者的体质证型,在治疗时会选择不同的自制中药膏剂铺在患者背上,以增加疗效。天龙灸对于一些骨伤科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性脊柱炎、颈腰痛、肩周炎等)、呼吸科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等)、消化科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妇科疾病(宫寒、痛经,慢性盆腔炎、产后月子病等)、中医科(阳虚、寒湿、气滞血瘀、虚劳病症,神经衰弱、疲劳综合症、肢体畏寒诸证)疗效明显。因为天龙灸疗法注重调理脏腑、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所以对于一些亚健康人群也特别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