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中医文化 用药知识

参苏丸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年02月03日   浏览量:0

时间:2023-02-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尚学瑞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


一个朋友“阳康”后总觉得乏力、怕风怕冷、胃口差,近期又因着凉出现了咳嗽、流清涕、自汗的症状,他电话咨询我应该吃什么药来缓解不适,我推荐他用中成药参苏丸,他吃了几天后症状有了明显缓解。下面来了解一下参苏丸。

组成与功效

参苏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参苏饮。原方为煎剂,由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三分,炒枳壳、桔梗、木香、陈皮、炙甘草各半两组成,煎熬时加入姜七片、枣一个,不拘时服。用来“治感冒发热头疼,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并宜服之。……兼大治中脘痞满,呕逆恶心,开胃进食,无以逾此。”此外,《片玉痘疹》《摄生众妙方》《古今医鉴》《医便》等书也载有参苏饮,但组方及主治与此方有出入。中成药参苏丸完全采用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参苏饮的药物,包括生姜、大枣,但以党参代替人参。

本药有益气解表、祛痰止咳之功,用于治疗身体虚弱,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而稀白、胸闷呕逆、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等。现代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感染等属于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湿者。

方中紫苏叶辛温,功擅发散表邪,又可宣肺止咳,行气宽中,为君药。葛根解肌发汗;党参益气健脾,助紫苏叶、葛根启门驱贼,并使发汗而不伤正,二者为臣药。半夏、前胡、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气;木香、枳壳、陈皮理气宽胸,醒脾畅中;茯苓健脾渗湿以助消痰,七药相合,化痰与理气兼顾,寓“治痰先治气”之意,又使升降复常,利于表邪之宣散,肺气之开合。生姜、大枣协紫苏叶、葛根以解表,合党参、茯苓、甘草以健脾,共为佐药。甘草补气安中,又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全方散补并行,使散不伤正,气津并调,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故诸症自平。清代汪绂在其所著《医林纂要探源》中评价此方说,凡中气虚弱而感冒者,此为良方。

服法及禁忌

参苏丸为棕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苦,每10丸重0.6g,每袋装6g,一次6~9g,一日2~3次,温水送服。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风热感冒者不适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发热体温超过38.5°C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病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