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地黄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八味地黄丸,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尿等证。熟地黄(九蒸为度,捣膏)八两;干山药四两;山萸肉四两;白茯苓、丹皮、泽泻各三两;肉桂、附子各一两;上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组方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记载,中成药桂附地黄丸由肉桂20g、制附子20g、熟地黄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组成。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中成药桂附地黄丸的主要功效为温补肾阳,多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赵献可曰:“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阳易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熄则盛夏不热。是方也,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矣。”
临床应用
本品为黑棕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辛。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一次1丸,一日2次。桂附地黄丸的临床应用除了说明书中所述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等症外,笔者还常用此药治疗以下疾病,因中成药服用方便,方便携带,坚持服用可见明显效果。
阳痿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伴有脘腹发凉、夜尿频繁者宜用此药。桂附地黄丸可阴阳双补,不至于温补太过。
早泄房事时间短,伴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者宜用此药。早泄和肝肾二脏联系极为密切,中成药桂附地黄丸除可补肾以外,亦可平肝补肝,其中肉桂平肝缓肝急,山萸肉可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有效控制射精时间,防治早泄。
少腹不仁少腹不仁多因精气营血不足,失于温煦所致,多见于各类虚损性疾病,可用桂附地黄丸,达见病知源、切中病机之功。
注意事项
1.有感冒、发烧、咳嗽等外感症状时停用。
2.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口苦、目眵多等内热之症时不宜服用。
3.食欲不振时尽量不用,因为方中熟地过于滋腻,有碍脾胃之嫌。
4.空腹服药效佳,如上火则改用淡盐水送服或仅晨起空腹服用一次即可。
5.服药后性欲可增强,注意稍节制房事,不可放纵。
6.对本品过敏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