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中医文化 用药知识

四神丸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年03月08日   浏览量:0

时间:2023-03-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刘小平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去年冬,一朋友来我院看病。他每到凌晨四五点就会脐腹作痛、频频矢气,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部冷痛,查其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脾肾阳虚之象。中医将这种泄泻称为“五更泻”。我给他开了两盒四神丸,按说明书服完后,他的腹泻明显好转,矢气症状竟然也消失了。后嘱其再服一个月,痊愈。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四神丸。

组成与功效

四神丸一方可追溯至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方》,书中记载:“肾泄者,五更溏泄也。其原为肾阳虚亏,既不能温养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阳生之时,其气不振,阴寒反胜,则腹鸣奔响作胀,泻去一、二行乃安。此病藏于肾,宜治下而不宜治中。方用:肉豆蔻、五味子各二两,吴茱萸一两,补骨脂四两,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根据《中国药典》记载,中成药四神丸由肉豆蔻(煨)200g、补骨脂(盐炒)400g、五味子(醋制)200g、吴茱萸(制)100g、大枣(去核)200g五味药组成,另以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五味中药细粉泛丸。

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可“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故为君药。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与补骨脂相伍,既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可涩肠止泻,用为臣药。且二药合用是为二神丸,为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基础方。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又能散肝经之寒邪,疏肝气之郁滞使之不克伐脾土;五味子酸温,益肾固精,助君药温肾,涩肠止泻助臣药止泻,又能佐吴茱萸之辛温,以顺肝木欲散之势。二药合用共为佐药,又名五味子散。大枣滋脾胃以补虚损,生姜温中焦以散水湿,共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之功效。正如《医方集解》所谓:“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脾肾温则运化复,大肠固而泄可止。

此方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于脾肾虚寒者。

至于前面提到的频频矢气之症状,中医多从脾胃虚弱、肝气不调论治。方中吴茱萸疏肝气之郁,补骨脂温肾暖脾,大枣滋脾胃以补虚,有补中疏肝之功效。对于频频矢气,久治不愈者,也可考虑运用四神丸治疗。

服法及禁忌

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酸。一次9g,一日1~2次,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目前市售的还有片剂等,其成分与功效与此相同,可按说明书使用。

服用本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油腻、海鲜类食物。实热泄泻、腹痛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阴虚患者、发热患者不宜使用本药。